无视实战经验,缺乏内部沟通,美军炫耀无人机扔手雷沦为笑柄
美军高调炫技:无人机扔手雷! 全球网友无情嘲讽:你们落后了整整一个时代!
近日,美国陆军官方账号在社交媒体上演了一幕荒诞剧。 他们发布了一段训练视频:一架四轴无人机盘旋着,精准投下一枚手榴弹,炸毁汽车靶标。 配文带着炫耀的口吻问道:“你见过无人机投下手雷吗? ”
顷刻间,全球互联网炸开了锅。 乌克兰网友率先开火:“2014年顿巴斯战争我们就开始这么玩了!”俄罗斯网友贴出改装VOG手榴弹的无人机视频:“你们还在用老掉牙的M67? ”中东网友直接甩出恐怖组织“伊斯兰国”2016年用无人机炸毁伊拉克政府军坦克的旧闻截图。
美军账号被嘲讽淹没,帖子发布仅一小时后被迫灰溜溜删除。 《基辅邮报》毫不留情地点评:“五角大楼暴露了自己活在军事技术的石器时代。”
讽刺的焦点直指两点:美军对俄乌战场血淋淋的实战经验视而不见,而其内部各部门竟连自家“创举”都互不通气。
乌克兰士兵早就抱怨,被派来指导他们的北约教官完全不懂无人机作战:“他们拿着纸质地图上课,对FPV(第一人称视角)攻击和电子对抗一无所知。 ”
更荒唐的是,美军自己都闹不清“首次”的定义2023年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就吹嘘是“首个无人机实弹训练基地”,2024年另一支部队又发新闻稿宣布“历史首投”,2025年这场测试竟再次包装成“常规陆军第一次”。 网友调侃:“五角大楼的左手打右脸时,右手在写嘉奖令? ”
战场是残酷的考官,考卷却早被撕碎了丢在美军眼前。 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双方损失近7000辆坦克装甲车,超六成毁于造价仅几百美金的无人机。
基辅街头的装甲车顶焊满了伞状的“鸟笼”这是乌克兰人用烧烤架发明的反无人机格栅装甲,而美军坦克至今裸露着脆弱的顶部舱盖。
更惊人的对比发生在生产线上:俄罗斯“柳叶刀”无人机年产量超过50万架,乌克兰工厂月产数万架FPV自杀无人机,美军基地内的四轴飞行器年采购量却不足10万。
当俄军士兵用简陋3D打印机制造机翼、空奶粉罐改装破片弹头时,美军仍在纠结是否给每架500美元的民用无人机贴条形码进行资产登记。
美军官僚系统的僵化程度,在“反无人机神操作”上暴露无遗。 美国陆军刚修订的坦克作战手册引发哄堂大笑:它要求坦克指挥官发现无人机威胁时,必须先钻出炮塔用手势警告友邻车辆,然后缩回舱内关闭顶盖,最后用120毫米主炮发射霰弹整套流程耗时超过30秒。
俄乌前线士兵看了直摇头:“FPV飞到头顶只需5秒,你连头都来不及缩!”美军专家私下吐槽:这些纸上谈兵的战术设计师可能还在玩二战时代的沙盘推演。
战场上流过的血,成了五角大楼内部最滞销的情报。早在2022年俄乌开战前,时任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理查德·克拉克上将就敲过警钟:“我当兵38年从不需抬头看天,但现在每架四轴飞行器都可能要我的命。 ”
两年后他的继任者面对国会质询时,竟仍在辩称“高端隐形战机才是空中力量核心”。 更讽刺的是,参与这次德基演习的正是“乌克兰联合多国训练小组”这支2015年就成立的部队本该比谁都清楚东欧战场的残酷。 训练旅指挥官菲利普·德雷珀准将竟对着镜头宣称:“这是世界首创! ”
工业联合体尾大不掉的弊端,正在战场上被放大为灾难的前兆。美军现行装备采购流程要求将廉价无人机与“阿帕奇”直升机同等管理:每架价值1000美元的航拍机需要长达18个月的认证测试,填写83页安全评估表。
乌克兰士兵听闻后苦笑:“这时间够我们摧毁三个俄军装甲旅了。 ”直到今年7月,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才急令废除这些“荒谬的表格”,将小型无人机划入“子弹手榴弹级耗材”。 然而军火巨头们立刻游说国会:新型反无人机激光炮项目需要追加32亿预算。
最危险的漏洞始终出现在训练场上。 在巴以加沙巷战中,哈马斯用自制无人机炸得以军“梅卡瓦”坦克加装顶棚装甲。
然而美军步兵教程依然写着:“遭遇敌机时快速通过开阔地”。曾在乌克兰受训的美军军官约翰逊透露,当他将乌军无人机分队协同作战的录像带回国内,参谋部回复:“不符合陆军条令精神”。
更荒唐的反差发生在反制系统上:俄军每个摩步连标配肩扛式电击枪和电子干扰车,美军“斯特瑞克”战车队2025年的电子对抗装备还是空白表格。
昂贵的钝刀仍在砍向新战场的荆棘丛。 当美国陆军2026财年预算案披露将耗资9200万美元采购“顶置装甲防护套件”时,军迷论坛瞬间涌入上千条嘲讽:“乌克兰农机厂用300美元就能焊出来的东西,五角大楼采购价变成6万美元? ”
账单细节显示:新装甲每公斤单价超过银锭,安装手册厚达174页。 而被预算案排在末位的,是士兵们急需的便携式反无人机枪陆军发言人辩解:“我们需要先完成理论研究”。
这场闹剧的最后镜头定格在格拉芬沃尔基地的靶场上。 无人机的螺旋桨声逐渐消失,摄像机拍下被手榴弹炸毁的汽车标靶。
而就在镜头外,现实战场上数万架更致命、更智能的无人机,正撕裂着五角大楼精心构筑的军事神话。#AIGC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