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退出,婉拒广东安排,安置体育局的任骏飞级别年薪如何?

88彩介绍 2025-09-11 05:11:48 154

正式退出,婉拒广东安排,安置体育局的任骏飞级别年薪如何?

广东男篮新赛季大名单里,没有任骏飞的名字,这个空位像一记闷雷。上个赛季,他场均拿到7.4分、4.5篮板、2.6助攻,捧回最佳第六人,状态并不糟。更早在全运会预选赛,他还能交出像样表现,按照常识,多打一两年不难。

选择在这个点按下停止键,35岁的他给出了解法:从CBA正式退场。穿上广东男篮战袍的16年,他赶上队史的黄金段落,冠军、荣誉、话题,他都在场。以那几年球队的竞争力与分配机制,他从工资到奖金算在一起,收入过亿不是传说。完成职业与财富的双重闭环,回望家庭,是很多老将的共同路径。

没有进入新赛季名单,意味着合同与角色自然归零。球队抛来的橄榄枝是助理教练岗位,听上去体面,细想并不合适。他退役的理由是“把时间还给家人”,助教的节奏依旧是赛程、客场、视频会,一个环节也少不了。要是继续四处奔波,他不如续约打球,起码薪水更高,球迷也能在现场看到他。

拒绝助教安排后,去向成了焦点。广东男篮是民营俱乐部,没法配置“工作编制”,这点现实且直白。回流广东体育局,对很多职业运动员来说,是通道也是落点。关于待遇的问题,消息给出的路径很清晰:任骏飞被安置到广东工业大学任教,进的是事业编,没有行政级别,先把岗位坐稳,后续再看调整空间。外界会拿苏炳添举例子,路线类似,节奏不同,谁都知道“从教”要靠课程、研究、育人来兑现含金量。

年薪这条,数字也不难读懂,目前在25—30万之间,稳定、可持续,远低于职业生涯的球员收入,但换来可控的时间与地域生活。教学在校,顾家在地,这才符合他主动退役的初衷。与此同时,站在高校里,他依然在服务中国篮球与广东篮球,角色从场上执行者变成经验的传递者。

这番走向背后,有两个现实交叉在一起。其一,职业球员的告别,常常不是“能力见底”,更多是“身份切换”。他上季还能拿最佳第六人,说明竞技价值尚在;但家庭与生活的权重提升,逼着人换题目。其二,民营俱乐部的体制边界,决定了“编制岗位”要走政府系统或校院体系的渠道,这不是俱乐部不想给,是制度就在那里。

简单拉一条时间线,会更清楚这次决断的逻辑。上赛季效率不差→全运预选赛状态在线→外界普遍预期会继续打→新赛季名单没有他→官宣退役→俱乐部提供助教→本人大概率不接→回到体育系统→进入高校任教→事业编、无行政级别→年薪25—30万→家庭时间回到中心。每一步都对齐他“先家后球”的排序。

有人会问,退一步能不能折中,比如做短期顾问或青训技术总监?看节奏,短期合作与专项课程未必没有,但常态化跟队会和初衷冲突。把时间拉长,教研课题、体能与技战术课程开发、校队体系建设,反而与他的履历更配。在广东工业大学落地后,联动地方中学、俱乐部,打通选材、训练、评估、升学的链条,这些是“球员思维”向“教练—教师思维”迁移的具体抓手。

退役这件事上,任骏飞的“留白”也值得注意。他没有做冗长告别,不铺陈煽情段落,把不舍留给熟悉他的人。这种克制,和他在场上的功能属性一致:有球能打,无球能跑,需要的时候顶上来,不抢戏,能赢球。把这套性格移到校园,做课程、做团队、做培养,逻辑也顺。

具体到“级别”,现在就是事业编的教师序列,没有行政头衔。后续若承担学院管理与项目统筹,有机会竞聘岗位职务,路径合规,考核明确。和很多竞技名将类似,行政并非必选项,教学与科研同样能建立个人壁垒。以他在CBA与广东男篮的资源,人脉、案例、训练样本,都能变成课程内容与实践平台。

回望俱乐部提供的助理教练岗位,这不是“给少了”,而是“方向不对”。职业队的助教,是高密度赛季的“第二阵地”,加班是常态,出差是节律。对一位把“陪伴”提上日程的人,这个安排难说周全。把球衣脱下,把球场换成教室,才是他这次选边的核心。

把数字再摆一次:1990年出生,打了16年,拿到最佳第六人,新角色的年薪25—30万。收入阶梯肉眼可见地下来了,但稳定性、确定性、可安排性,肉眼可见地上去了。对一个完成“财富自由”的人,这笔账不算难做。

站在球迷角度,少了一个能在弱侧埋伏、能在肘区串联的小前锋,是遗憾;站在篮球生态角度,多了一个会讲“怎么赢硬仗”的老师,是补位。一个成熟的联赛,需要看台上的欢呼,也需要教室里的黑板。把经验落成教材,把对抗拆成动作,把节奏变成计划,听上去没那么热血,却能改变很多年轻人的轨迹。

告别并不代表远离。任骏飞把赛场留给年轻人,把时间留给家人,把方法留给后来者。广东篮球的叙事继续推进,他从主角,换成幕后的人。镜头往后退半步,故事还在往前走。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