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沈阳重庆还牛?湖南这座小城竟是隐藏的军工巨头
提到军工重镇,很多人脑海里蹦出来的主意多半是东北的哈尔滨、沈阳,或者西南边儿的重庆、成都啥的,可实际上,长江以南还有个不怎么起眼的小城市,军工实力可不容小觑。
曾几何时,也为中国的军工事业奉献了不少,被誉为“长江以南最大的军工生产基地”的城市,到底是哪个呢?
其实就是那默默无闻的湘潭,在湖南的14个市中,面积算是最小的一个,可要说起在军工方面的成就,那可是国防工业里不可缺少的重要标志。
其实,湘潭的军工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五十年代的时候,国家的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国防事业的发展更加紧迫。于是,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湘潭就赢得了中央的青睐。
湘潭位于湘江沿岸,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千吨级的货船都能直接靠岸。像山西的煤炭、湖北的钢铁啥的,都是沿着水路送过来的,不仅快捷,还省了不少运输钱。
湘潭在湖南省的中部,地处内陆,周围山势起伏较大。这样一来,就方便藏匿军事设备,在特殊时期还能有效地抵挡外来的威胁,保证军工的安全。
到1950年10月,中央一口决定,把位于湖北汉阳的364厂搬到湘潭,然后株洲的282厂、汉阳的768厂还有柳州的884厂也都陆续迁到这里,最后合并成了国营江南机器厂,也就是大家熟悉的282厂。
眼看着282厂一开始成立就肩负着重要任务,专门负责生产老四0炮弹、八二迫击炮弹,还有六零毫米的迫击炮弹。
那会儿正处于抗美援朝的关键时期,国家对弹药的需求特别紧张,282厂的流水线几乎没怎么歇过,一天到晚不停地生产,支撑着前线的弹药供应。
转入和平时期后,282厂可没休息,开始搞起民用产品,从小到大都涉及:有“金箭牌”的家用缝纫机,“银箭牌”的电风扇,甚至连机车水泵、火花塞啥的都包了。
要说最有名的,那还得是江南奥拓汽车,在90年代,那车几乎成了不少家庭的第一辆代步工具。跟市面上那些进口车比起来,价格实惠又小巧玲珑,奥拓一下子就赢得了大家的喜爱,算是当时的性价比之王了。
盛时期的282可以说是个小城镇,职工和家属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三万人左右,厂区里还建设了各种基础设施,比如医院、体育馆、图书馆啥的,连报社和电视台都配备了。由此可见,282每年的产值那可是相当惊人。
在那个年代,江麓机械厂也在湘潭站稳了脚跟。1958年,这个工厂就从辰溪搬到这里,到了1960年,中央指示要求它转型为特种车辆厂,主打坦克的生产。这之后,不到五年时间,1965年,江麓机械厂就成功搞出了第一辆轻型坦克。
一下子,江麓机械厂就变成了中南到东南地区唯一一家专门搞坦克装甲车辆总装的企业,当时这个成绩都让湘潭的实力猛然蹿升。可以说,江麓机械厂和282两块牌子,撑起了湘潭军工行业的一片天。
和平时期的时候,江麓机械厂也转行开始生产民用产品,这个曾经专门装甲车的硬汉子,结果顺势搞出了“友谊牌”缝纫机。湘潭的姑娘出嫁,都可以说是人手一台“友谊牌”缝纫机,真是风行一时。
这第三张牌,就是咱们中国第一制造摇篮的湘潭机电厂。说起湘潭机电厂的历史,那可是挺悠久的,早在1936年,由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开始搞起来,到1949年以后,就由人民政府接手了。
1953年正式变成了第一机械工业部湘潭电机厂,“一五”期间还被列为国家156个重点工程之一。最牛的地方在于,它在与湘潭几点合作中,创造出了许多第一,真是挺了不起的。
就像是头一回研制的船用动力推进设备,第一套完整的车辆电机设备,第一辆城市轻轨车都出自他们之手。不止这些,后来还把舰船用的电机技术移植到风电设备上,把军工级别的可靠性拿到新能源领域去用,真是跨界创新啊。
目前,湘电集团的风力发电机转动一圈就能供一个家庭用上三天,这要归功于他们扎实的技术基础。凭着这些优势,他们顺利实现了从传统行业向城市轨道交通的转型,还把产品推广到了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说到江滨机器厂,就没有前面那三家起源那么早了,1970年它才正式成立。刚开始叫“国营江滨机器厂”,属于当时国家三线建设战略中的军工企业,生产地点选在了湖南安化一带。
早期的江滨机器厂,主要就是专注于锻造方面的生产,负责军用发动机配件的制造。在刚建厂的时候,环境还算艰苦,工人们得住茅草棚,喝的是泥巴水,靠着钢钎扁担来搞基础建设。而且,由于施工不稳,还曾经发生过事故,导致员工牺牲。
1981年,安华青山机械厂和湘潭矿山机械厂正是归属住建委管的“湖南省江滨机器厂”,到了同年5月30日就正式变成了有限责任公司。在1986年,按照国家部委和湖南省的协议,溆浦红阳机械厂搬到了湘潭,跟湖南省江滨机器厂合并重组,变成了“国营江滨机器厂”,实现了三家厂子的整合。
改革开放以后,湖南江滨机器厂也开始由军工企业转向民用产业,重点放在了内燃机用活塞的研发上。那会儿,主流的发动机还是柴油发动机,而湖南滨江机械厂生产的活塞,基本上算是最关键的一个零部件。
在发动机活塞的研究方面,江滨机器厂一直在不断探索,既引进了国外的技术,又自主创新,搞得研发速度挺快的,每三天就能推出一款新产品。
2004年9月,这家企业正式改成了“湖南江滨机器有限责任公司”,到同年12月也正式挂牌成立,建立了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年,公司还加入了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组建了专门的活塞分公司。
2017年子公司经过重组后,活塞业务也纳入了集团的核心产业,变成了国内领先的发动机活塞研发中心。
其实一回头看看湘潭的军工制造业,不单单是国防方面的支柱,更像是拉动地方经济的那匹马,带动了湘潭以及整个湖南省的工业提升。
湘潭的军工发展,凝聚着群众的辛勤汗水、聪明才智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段历史记载了他们的努力。这座看似普通的城市告诉我们,区域面积的大小并不决定发展水平,只要心怀坚定信念,付出不断的努力,就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