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腾讯阿里齐入局低代码,不被看好的360,机会却最大!
低代码从蓝海到红海,巨头纷纷下场
几年前,低代码还只是个小众圈子。那时候,大部分人觉得写软件只能靠程序员,企业想要系统只能去找厂商定制,周期动辄几个月甚至几年。
但很快,马云和阿里巴巴入局了。2019年阿里正式推出宜搭,号称人人可搭应用,在2021年已深度融合到钉钉;
还有华为的Astro低代码平台(原名 AppCube/Astro Zero)则偏向智能化开发。
图源网络,侵删
后腾讯也不甘落后,微搭登场,用拖拽的方式快速生成小程序和Web应用,依托腾讯生态。
巨头的加入让低代码瞬间从“新鲜概念”变成兵家必争之地。
原本是一片蓝海,眨眼间变成了红海。
可问题是,低代码真的已成红海之势了吗?
低代码的局限
不得不承认,它们的定位都很清晰:用拖拽、配置的方式,帮用户快速搭一个能跑的应用。
但企业用过之后才发现:好用是好用,可一旦业务逻辑复杂起来,依旧需要程序员写代码来兜底。
更关键的是,低代码赛道里,至今没有跑出真正的头部企业。对于习惯“赢家通吃”的互联网行业,这意味着还远未到尘埃落定的时候。
而就在大家盯着阿里和腾讯打擂台时,另一位大佬的名字开始被反复提起——周鸿祎。
为什么说只差周鸿祎,360机会最大?
有人调侃,低代码这片“海域”中,马云来了,马化腾来了,就差周鸿祎了。
听起来像个玩笑,但细想却不无道理。
360手里握着一个被低估的资源:浏览器。
国内浏览器市场占比
别忘了,浏览器仍是无数企业办公的入口。假如360能把低代码平台直接嵌入浏览器,用拖拽的方式让人边用边搭,那简直是“先天优势”。
更大胆的想象是,360完全可以收购一个现成的低代码工具,整合进自家生态。
对于周鸿祎来说,这并不陌生,他最擅长的就是用资本和渠道,把一个看似普通的功能做成全民产品。
当然,低代码的门槛依旧存在。很多工具虽然宣传“人人能用”,但一旦做复杂系统,还是得懂编程逻辑。真正能把门槛降下来的,可能并不是单纯的低代码,而是无代码。
低代码真正的机会在哪?
就拿企业真实场景来说,大部分业务人员熟悉的不是开发工具,而是Excel。
这正是低代码没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它像是给企业递了一把梯子,但梯子太陡,需要人小心翼翼往上爬。
而无代码的出现,才算把地基铺平:用企业员工最熟悉的方式,去搭建真正的应用。云表就是沿着这个方向走的。
没有强迫用户去学习新的开发语言,而是在类似Excel的环境里,让业务人员直接画表格、设逻辑,甚至能拖拽生成可视化大屏、移动端APP。表面看是表格,其实背后是完整的企业级应用系统。
而企业里的“懂业务的人”,直接成为“软件的创造者”。
低代码 vs 无代码
总结
今天,低代码的确已经热闹非凡,阿里、腾讯、华为都在抢。但真正决定未来的,是谁能把企业最真实的痛点解决。
周鸿祎如果真想进场,360或许能借低代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但别忘了,真正的蓝海,可能已经从“低代码”悄悄滑向了“无代码”。
未来属于谁?属于能让普通人写出软件的那一方。属于能让业务人员不再依赖程序员的那一方。属于那些在重塑企业管理方式的工具。
低代码的故事,还远没有写到结尾。
最后,你有什么其他的观点?
[比心] 写这些内容花了不少心思,如果对你有帮助,就是我继续更新的动力。
文 | ea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