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一键量化交易亏2400元,六旬父亲年薪200万高管被罚10万!

新闻动态 2025-07-20 19:15:29 198

一次无知的按钮点击,一次沉默的系统自动交易,让62岁的上市公司总经理在职业生涯尾声吞下10万元罚单。

2023年8月的一天,柯彦廷在手机屏幕上轻点“开通”按钮,激活了某券商的“长盈智投策略服务”。他未曾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操作,竟在七个月后让父亲柯愈胜——振华股份62岁的总经理——收到一纸10万元的罚单。

在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间,柯彦廷账户中的量化交易程序自动运行:买入54.2万股振华股份股票,卖出52.9万股,交易金额高达529万元。

而当交易尘埃落定,系统生成的账单显示:扣除佣金、印花税等费用后,净亏损2380.44元。

01 亏损2400元与罚款10万,一次代价悬殊的“坑爹”

振华股份的一则公告揭开了一场家庭与合规的冲突。2025年7月7日,公司总经理柯愈胜收到了湖北证监局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拟被处以10万元罚款。

事件的源头要追溯到两年前:柯愈胜之子柯彦廷在2023年8月21日开通了“长盈智投策略服务”,一项程序化股票交易功能。

在接下来的七个月里,系统自动执行了数十次买卖操作,累计买入54.2万股振华股份股票,卖出52.9万股

交易细节耐人寻味:柯彦廷的买入均价为9.99元/股,卖出均价10.00元/股,表面看似“微利”。然而扣除各种费用后,账单显示净亏损2380.44元。

其中仅交易佣金就达2538元,印花税2963.17元,服务佣金2125.68元。亏损的2400元背后,隐藏着近8000元的交易成本。

振华股份在公告中反复强调:柯愈胜对儿子的交易行为“完全不知情”。柯彦廷开通服务时既未征询父亲意见,后续也未告知相关事项。

甚至在致歉声明中,父子二人坚称交易“不存在因获悉内幕信息而交易公司股票的情况”。

然而这些辩解未能改变监管认定。2025年1月10日,证监会已对柯愈胜涉嫌短线交易立案调查,如今罚单落地,62岁的职业经理人职业生涯因此蒙上阴影。

02 年薪200万老将的悲情时刻,40年经验不敌一次“家规失守”

62岁的柯愈胜并非普通高管。这位1963年出生的行业老将,职业生涯始于1982年,拥有超过40年的化工行业经验。

他的职业轨迹刻录着中国工业发展的年轮:从黄石市无机盐厂技术员起步,历任副科长、主任、科长;2003年加入振华股份前身,担任生产部长、副总经理;2016年带领振华股份登陆上交所主板,此后一直担任董事、总经理。

在柯愈胜的执掌下,振华股份成为国内铬盐行业的标杆企业。公司掌握着无钙焙烧清洁生产技术等核心工艺,是国家重点铬盐生产骨干企业。业绩表现同样亮眼:2025年一季度营收10.2亿元,扣非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29.93%。作为核心高管,柯愈胜的薪酬水平令人瞩目。公开数据显示,其2023-2024年年薪均超过200万元。10万元罚款虽仅相当于其半月薪酬,但声誉损失无法计量。

振华股份在公告中匆忙划清界限:“此次行政处罚不涉及公司,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但市场心知肚明,核心高管遭遇处罚,公司治理形象已然受损。

03 证券合规的“连坐”困局,为何不知情仍需担责?

柯愈胜父子事件引发一个核心法律争议:为何对亲属交易不知情,高管仍需承担责任?答案藏在《证券法》第四十四条的严格规定中:上市公司董监高的“配偶、父母、子女持有的及利用他人账户持有的股票”,在六个月内买卖的,均构成短线交易。法律不问知情与否,只看身份关系和交易事实。

这种监管逻辑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就在柯愈胜收到罚单前半个月,田野股份董事兼总经理单丹因女儿短线交易被罚10万元。

2025年6月,类似剧情在常青股份上演。持股5%以上股东吴应举因儿子吴瑞在四个月内买卖公司股票,被安徽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长虹华意的案例:2024年5月29日,副总经理姚辉军的父亲买入600股公司股票,次日即卖出获利18元,同样被认定为短线交易。

据《证券日报》统计,2024年前五个月就有8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短线交易致歉公告,仅5月就有近30家。监管高压态势下,“亲属坑高管”已成A股频发现象。

04 技术便利与合规风险,量化交易的双刃剑

柯彦廷的悲剧源于对技术工具的盲目信任。他在未充分理解法律法规及服务性质的情况下开通量化交易,结果被程序化交易的自动化特性反噬。

技术便利与合规要求的鸿沟正在扩大。当普通投资者轻点手机就能启动高频交易程序,法律却要求他们对上市公司高管亲属的交易限制有专业认知,矛盾不可避免。

监管科技未能跟上交易创新步伐。在柯彦廷七个月的自动交易过程中,券商系统未触发任何合规预警,直至公司自查才发现问题。技术本应成为合规助手,却沦为违规推手

当证券法为防范内幕交易而设置的“连坐”制度,遇上日益普及的智能交易工具,普通人的无心之失是否必然要由高管亲属承担?技术降低了操作门槛,却未同步降低合规风险

在程序化交易日益普及的今天,2400元亏损与10万元罚款之间的悬殊落差,丈量着中国资本市场合规建设尚未跨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