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连续十年下跌,从三十一降至二点八一
看看公司二季度的前十名流通股东,瑞银这次新加入,持有237.41万股,蹭蹭跻身第三大股东;摩根士丹利在二季度又增持了28.19万股,现在总共持有212.95万股,排在第五位;巴莱克也是在二季度新入股,持股达到168.15万,名列第十名。
到底是什么吸引力让三大外资纷纷涌入?这家公司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亮点或者潜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得好好琢磨琢磨。
这家企业的发行价格是10.85元,于2007年1月24日正式上市,主营属于中药行业,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纯天然植物心脑血管类中成药。
从2024年的经营情况来看,心脑血管系统药物贡献了5.065亿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6.31%,毛利率高达80.77%;肌肉骨骼系统药物收入为1.863亿元,占比24.39%,毛利率是55.77%;其他类别的收入为4136万元,占比5.42%,毛利率达到71.37%;抗病毒呼吸系统药物获得2203万元,占比2.88%,毛利率为48.60%;生殖泌尿系统药物收入为764.4万元,占比1.0%,毛利率较低,为13.98%。整体来看,公司的核心产品心脑血管药物,毛利率相当高,超过八成。
这家公司在中药行业里,是心脑血管中成药的细分龙头之一,也是国内少数专注于纯天然植物类心脑血管中成药的主要生产企业,历史悠久,接近百年。公司掌握四个独家的医保品种,包括心可舒片、骨疏康胶囊、荷丹片和脑血疏口服液。
这家公司之前从2021年到2024年,业绩连续四年都在下滑,但到了今年的中期报告,情况开始好转,数据明显改善。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4.254亿元,比去年增加了7.64%;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了4468万元,较去年增长了303.16%,整体表现挺不错的。
在二级市场上,2015年那波大牛市中,公司股价最高曾达到31.19元(前复权),也算是历史高点了。之后,股价开启了持续十年的下跌行情,到了2018年,最低跌到2.81元左右。而在2024年2月份,股价最低也曾短暂触及2.95元。这两次低点形成了双底的形态。过去一年,股价逐步震荡上涨,到今天收盘,报7.18元,总市值达41.44亿元。
我觉得,瑞银、摩根和巴莱克这三家国际投行敢于大举持股,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公司股价已经连续跌了10年,基本处于历史低点附近,期间还两次触底形成双底,底部经过长达7年的整理,调整得差不多了,涨跌的空间也就没那么大了。
二是,公司经营还算平稳,今年中期业绩又有了不少提升,眼下市值才四十多亿,算得上是一只小盘的医药股。
摩根士丹利在2024年一季度就开始布局,现在已经赚了不少,到了今年二季度又增加持仓。而瑞银和巴莱克是在二季度新进场的,也是在股价涨势刚起步的时候买入,目前都处于盈利状态。真是得佩服,外资还是有两把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