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基建狂魔”?低空经济,它来了!
要说现在哪个领域最火,那低空经济绝对榜上有名!
这玩意儿,听着就高大上,感觉比“上天”还刺激。
多少企业家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起来,分一杯羹。
可这“空中盛宴”,真有那么容易吃到嘴吗?
咱先别急着往天上看,先看看脚下的路。
这低空经济,说白了,就是把天空这块“处女地”开发出来,搞点事情。
你想啊,以前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也没啥别的了。
现在呢?
无人机送快递、载人飞行器通勤……各种花里胡哨的玩意儿,层出不穷。
这市场,看着是无限大,但真要盘活它,可没那么简单。
国家这几年也挺重视,专门成立了低空经济发展司,还出台了一堆政策,地方政府也跟着“烧钱”建基础设施,又是机场又是起降点的,那场面,跟当年修高铁似的,热火朝天!
深圳更是喊出要建1200个起降点的目标,这架势,是要把深圳变成“空中之城”啊!
这背后,当然少不了资本的追逐。
数千家企业涌入,就深圳一个城市,相关公司就超过1500家,这钱,哗哗地往里流。
可问题来了,这钱,到底能不能赚回来?
这低空经济,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瓶颈。
那些电动飞行器,电池续航时间短,飞个二十分钟就歇菜了,这叫什么事儿?
这就像你开着一辆只能跑几公里的电动车,谁敢拿它当主力交通工具?
这电池技术,卡着脖子呢,就算科学家们日夜兼程,突破性的进展,也得等个三五年。
你看看现在,那些高大上的飞行器,价格贵得离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一台,这谁买得起?
就算一线城市,交通再拥堵,你花几千块坐个飞行器,跟花几十块坐地铁,这性价比,谁算谁心里明白。
所以说,这低空经济,现在还处于一个“概念炒作”的阶段。
那些宏伟的规划,听着很带劲,但真正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唯一能看到盈利模式的,就是农业领域的无人机应用。
大疆这些公司,转型做农业无人机,那是真赚钱,因为这玩意儿,确实解决了农业生产的痛点,效率杠杠的。
但这跟载人飞行、低空物流,完全是两码事。
高铁,那可是举世闻名的基建奇迹,但2021年还亏损了近五百亿,这可是有巨大客运量的支撑啊!
低空经济这玩意儿,技术不成熟,市场没验证,还指望它短期内赚钱?
这可不是“要想富,先修路”那么简单,这路,还没修好呢,方向都还没找准!
现在,各地发展低空经济,策略也不一样。
珠三角搞全产业链,长三角搞技术研发,成都重庆搞文旅结合……这说明啥?
说明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都在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盲目跟风,大搞基建,风险太大了。
万一技术路线变了,市场没起来,那些投资,就打了水漂。
与其全国铺开,不如先在一些特定领域,比如农业、工业巡检,这些需求明确、风险相对较低的领域,稳扎稳打,把商业模式跑通了再说。
至于载人飞行,还是等等吧,等技术成熟了,法规完善了,市场也起来了,再大干一场也不迟。
现在就搞大规模投资,那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空中陷阱”啊!
这低空经济,就像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需要时间去成长,需要市场去检验,更需要耐心去等待。
别被那些华丽的概念给忽悠了,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
别到时候,成了“空中飞人”,却飞到“钱”包空空如也的地步,那就真成了笑话了!
与其盲目追求速度,不如稳步前行,这才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正道!
这年头,稳字当头,才能行稳致远!
这就像谈恋爱,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操之过急,不然很容易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