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涨开花了!秋雨浇出小麦涨价潮:河北河南山东集体翻红,抢粮大战一触即发

产品展示 2025-10-08 12:16:04 134

东商河金沙河面粉厂的小麦收购价一天内上调了6元/吨,安徽亳州正宇面粉厂紧随其后涨价6元,河南遂平五得利甚至直接提价10元。

这样的场景在9月下旬的华北主产区并不罕见。贸易老李在电话里感慨:“库里的麦子本来想再捂一捂,但这两天采购的电话就没停过,河北和山东的面粉厂都在抢粮!”

一、小麦市场集体“翻红”

9月以来,主产区小麦价格迎来一波连续上涨。河北沙河金沙河普麦执行价涨至1.218元/斤,河南优质麦产区收购价突破1.235元/斤,山东部分企业单日涨幅达10元/吨。尽管局部地区如济宁利生出现4元的小幅下调,但整体市场仍被涨价氛围笼罩。

本轮上涨的背后是供需关系的微妙变化。

一方面,华北地区连续降雨导致小麦流通受阻,市场散粮上量显著减少;另一方面,贸易商为收购新季玉米积极腾仓,小麦出货量阶段性增加,但近期随着玉米上市节奏放缓,贸易商对小麦的惜售情绪重新升温。

二、政策与天气的双重推手

政策托底是市场信心的关键支撑。2025年河南、安徽、河北三大主产区相继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这是自2020年后首次重启托市收购。中储粮在各主产区新增238个收购库点,明确挂牌价1.19元/斤(三等麦),为市场提供了明确的价格底线。

天气因素则直接扰动短期供应。

9月华北、黄淮部分地区持续降雨,不仅影响新粮晾晒和运输,还导致基层粮点囤粮意愿增强。河北某粮商反馈:“雨后麦质容易下滑,农户不愿低价卖,面粉厂又急着补库,价格自然被推高。”

三、饲用需求成为隐藏动力

小麦与玉米的价差变化悄然改变了消费格局。截至6月底,山东、河南等地小麦玉米价差缩小至40~50元/吨,饲料企业采购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从10%提升至20%~30%。

这一替代优势在秋粮上市前持续存在。

由于新季玉米部分粮源毒素超标,部分饲料企业重新将采购重心转向小麦。2025/26年度国内小麦饲用消费量预计同比增加450万吨,增幅达11.1%。

四、面粉企业的“双节”备货

需求端同样提供支撑。9月下旬,北方天气转凉,面粉消费缓慢回升,加之中秋、国庆双节临近,低库存面粉企业启动备货。尽管面粉行业整体开机率仅40%,但大型企业为保障节日供应仍加大采购力度。

与此同时,小麦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缓解了粉企压力。次粉价格同比上涨12.75%,麸皮涨幅超25%,企业加工利润有所改善,收购意愿增强。

五、国际市场的间接影响

国际小麦供需格局偏紧也对国内心态产生影响。2024/25年度全球小麦产不足需861万吨,期末库存降至3.08亿吨,库存消费比下降至38.7%。

尽管国内进口量大幅缩减,2025年1-5月小麦进口仅155.56万吨,同比减少80.62%。但国际价格波动仍通过贸易商预期传导至国内市场。尤其加拿大、澳大利亚优质麦源进口占比达97.9%,其价格坚挺间接支撑国内优麦行情。

六、上涨背后的隐忧

然而市场并未出现根本性反转。2025/26年度国内小麦产大于需的格局未变,年度结余量预计达1400万吨,库存消费比高达82.52%。

终端消费也未见爆发性增长。

面粉旺季备货力度弱于往年,麸皮涨价更多源于豆粕高位运行带来的联动效应,而非实际需求扩张。制粉企业维持低库存运转,采购策略仍以随用随采为主。

储备粮投放持续制约涨幅。各级地方储备轮换粮持续入市,3月中储粮轮出量同比增加约10万吨,有效填补了市场供需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