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军改:省委书记为何不再兼任省军区“第一政委”,而是任省军区“第一书记”?
2016年1月,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迎来一个关键节点。
一项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党委书记军队兼职的调整悄然落地:沿用多年的“省军区第一政委”职务,统一改为“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截至2025年,这场深刻的变革已近十年。
看似仅一词之差,背后却是中国军队领导指挥体制重塑的大文章。
为何要做出这样的改变?这还要从改革前的体制说起。
01 改革前的一笔“糊涂账”:兼职体系的历史与挑战
在2016年改革前,地方党委书记兼任军队职务是长期以来的做法。这套体系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协调应急行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仅省委书记兼任省军区“第一政委”,市委书记、县委书记也分别兼任军分区、人武部的“第一政委”。在武警部队层面,从公安部长到省、市的公安厅(局)长,也普遍兼任相应武警部队的“第一政委”。此外,为统筹专业资源,国土资源、水利、交通、林业等部委负责人曾分别兼任武警黄金、水电、交通、森林指挥部的“第一政委”。
这种安排的优点在于反应迅速。例如,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时,兼任“第一政委”的地方领导能高效协调民兵预备役等力量投入抢险救灾,缩短决策流程。
但随着时代发展,其局限性日益凸显。军队讲求集中统一、高效指挥,而地方工作千头万绪。当一位领导身兼两职,在任务优先级、资源分配上可能出现矛盾。省军区既要接受大军区的指挥,又要配合地方政府工作,在双重领导下有时难免左右为难。问题的核心在于,指挥权需要更加集中,职责边界需要更加清晰。
02 2016年,水到渠成的变革
2015年11月,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拉开了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幕。2016年1月11日,改革迈出实质性一步:中央军委机关由原来的四大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调整为15个职能部门。
其中,新成立的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职责明确,将“领导管理省军区”。这意味着,除北京卫戍区、新疆军区、西藏军区等因担负特殊防卫任务而管理体制不同外,其余28个省军区逐步转隶至国防动员部。
与此同步,地方党委书记的军队兼职名称也随之调整,“第一政委”成为了历史,“党委第一书记”登上舞台。武警部队的改革更为彻底,各级公安机关领导不再兼任武警部队职务,相关专业警种部队也陆续退出现役或转制。
03 名称背后是职能的深刻重塑
职务名称的改变,绝非简单的“换牌子”,而是伴随着省军区职能体系的全面优化。
转隶国防动员部后,省军区的核心职能更加聚焦,明确为“五部”:应急应战的指挥部、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后备力量的建设部、同级政府的兵役部、军民融合的协调部。
其内部架构也从过去的“四大部”(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调整为“一办四局”(办公室、政治工作局、战备建设局、国防动员局、保障局),运行机制更趋精干高效。
这些调整标志着省军区的主要职责定位发生了转变:从过去可能涉及作战指挥,转向专司国防动员、兵役征集、民兵建设、国防教育等主业。作战指挥权则集中归于战区和中央军委,实现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总原则下的清晰分工。
04 “政委”与“书记”:一词之差的关键区别
那么,从“第一政委”到“党委第一书记”,这一字之差究竟有何深意?
在军队政治工作中,“政委”是与军事主官同为部队首长的领导职务,拥有完整的指挥、决策职责。而“党委第一书记”则是党组织的第一负责人,主要职责是抓党的建设、强化政治领导。
因此,职务名称的变更,实质上是对地方党委书记在军队系统中角色的重新定位和精准界定。它强调其工作重心在于通过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来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地方得到有力支持,而非直接介入具体的军事指挥业务。
这充分体现了“军政分工、各司其职”的现代治军理念,既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又符合现代军队专业化、集约化指挥的内在要求。
05 新体制下的军民融合新篇章
近十年的实践表明,这项改革带来了深远影响。
改革后,国防动员部的地位大幅提升,成为大战区级单位,反映了国防动员工作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战略分量加重。
对于地方党委书记而言,作为“党委第一书记”,其主要职责更加明确:即在领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时,自觉将国防需求纳入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中落实军民融合要求,为巩固国防提供坚实支撑。
这种新型军地关系,职责清晰、边界明确、协同高效。它既确保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武装力量的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又通过制度化的安排激发了地方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了军民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
从“第一政委”到“第一书记”,一词之变的背后,是中国军队为迈向世界一流而进行的深刻自我革新和体系重塑,其影响延续至今。
史实来源:
本文内容基于《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2015年)、国防部新闻发布会实录(2016年)、新华社权威报道、《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2019年)、《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等公开、权威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