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的逆耳忠言——为何他对澳洲足球梦想者说别当教练
安吉·波斯特科格鲁去年在某次访谈中撂下句话,听着像开玩笑,细想全是实话。“别当教练,求你们了”——这位托特纳姆热刺主帅对着麦克风吐出这句话时,台下居然还有人笑。职业教练这行当的残酷性,恐怕只有真正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才能体会。
他带苏格兰凯尔特人拿过联赛冠军,在苏超算得上成功,转到英格兰超级联赛立马感受完全不同。北伦敦的媒体可比苏格兰难对付多了,战术安排要过问,转会操作要点评,连训练时长都能写成负面新闻。安吉倒是一直坚持那套进攻哲学,哪怕输球也不改打法。这种固执在现代足球里挺罕见,毕竟成绩不好第一个走人的就是教练。
我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有个类似案例,意大利教练泽曼在罗马坚持打攻势足球,结果因为成绩起伏被解雇。安吉比泽曼幸运些,至少热刺管理层目前还支持他的建队思路。但英超的竞争环境可比意甲残酷多了,六大豪门球队哪个不是紧盯着欧冠席位。
教练工作的不可控因素太多,球员状态起伏、伤病潮、赛程安排、裁判争议,这些都不是主教练能完全掌握的。安吉在澳大利亚国家队时期就深有体会,2014世界杯带队三战全负,国内媒体骂得可比英国媒体难听多了。后来带澳大利亚拿2015年亚洲杯冠军,才算挽回声誉。
现在年轻教练总想着复制佩普·瓜迪奥拉的成功路径,从退役直接执教豪门梯队。安吉的路线完全不同:从南墨尔本开始带起,辗转澳大利亚青年队、布里斯班狮吼、墨尔本城,再到日本职业足球联赛,最后才登陆欧洲。这种经历让他对管理工作的理解更接地气——你得先学会更衣室管理,再谈战术哲学。
澳大利亚足球圈最近十年出了不少好苗子,教练人才反而跟不上。格拉汉姆·阿诺德在国家队位置坐得稳,更多是因为缺少竞争者。澳大利亚超级联赛的教练席上还是老面孔居多,安吉这句话或许能劝退些理想主义者,但真正该思考的是整个教练培养体系。
热刺今年季前备战来得特别早,七月初就集合训练。安吉把澳大利亚球员瑞安·维尔特曼带去集训,这举动挺说明问题——他还是更信任熟悉澳超体系的球员。澳大利亚教练要想出头,或许该多关注东亚联赛,日本联赛和韩国联赛的执教环境对亚洲教练更友好。
安吉自己倒从不说后悔当教练,虽然经常抱怨媒体待遇差。上周英超教练协会开会,他和大卫·莫耶斯站在走廊聊了十来分钟,两个人都皱着眉头。这场景让我想起十年前亚历克斯·弗格森退休时说的:现在当教练得学会应对社交媒体时代的舆论压力,这点比战术板重要得多。
澳大利亚足协应该考虑设立教练交流项目,把有潜力的年轻教练送到欧洲中小俱乐部学习。安吉在凯尔特人成功不只是因为战术能力,更因为他适应了欧洲俱乐部的管理模式。这些东西在澳超联赛根本学不到。
说回安吉那句忠告,表面是劝退,实则划清了职业教练的真实门槛。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每天工作16小时、每周面对两次发布会拷问、转会窗和球员经纪人斗智斗勇。澳大利亚足球需要更多实用主义教练,而不是梦想家。